猫耳朵是山西的传统风味面食,俗称“捻疙瘩”,晋南人也叫“麻食”,他的历史非常古老,与《齐民要术》中讲到的“ 馎饦”形似,被评价为“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据传:乾隆皇帝扮成商人巡视山西,途中遇雨饥饿难耐,就像一店家求面吃,而厨师不在,做不出面条,店掌柜随手将面搓成条,剁成小段防在草帽边上一捻,即成了里边空外围花纹很好看的面疙瘩,但苦于没有名称,还是在一旁玩耍的小猫的小女儿出了个主意就叫“猫耳朵”吧,煮熟后配以卤汁。乾隆食后,龙颜大悦,问是什么面,答曰:“猫耳朵”,从此“猫耳朵”便流传开来。
——摘自网络
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小块仍到果蔬料理机内加适量凉白开炸成泥汁;
面粉加少许盐,慢慢倒入胡萝卜泥用筷子搅拌成絮状;
揉成光滑面团;
碗倒扣醒个半小时;
醒完再揉一下,擀薄,切成小段;一公分左右就够了,我做的稍大了;
再切成颗粒;
用大拇指侧面那么一压一推就成了,话说熟练的话两手齐下更块;
炒烩煮都行,看你喜好;煮的话,等猫耳朵浮起来就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