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最长的面包菜谱,没有之一!这个菜谱记录了我从面包小白追根究底研究使用家里最普通的中筋面粉制作出一个好面包的过程。当然高筋面粉更适合做面包,只是它的价格是普通面粉的好几倍,而面包的出现却远远早于高筋面粉的诞生。这个菜谱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使用,但它是试金石,它可以区分出真心想把面包做好的人和只适合吃面包的人,这里并没有对不适合做面包的朋友道德绑架的意思,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能力,我只想帮助你更清楚地给自己定位。如果你如获至宝,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个菜谱,实践后还会反复研究这个菜谱,那恭喜你,你的面包想不成功都难!面包是烘培中最难的技术,想随便看一下就能做好面包的亲们那你一定是大神!如果你连逐字认真看完一遍地勇气都没有,相信我:你真的与制作面包无缘,请勿勉强自己!请绕行!下面进入菜谱内容。
看了很多人家揉手套膜的菜谱,也试了不少方法,不知道是没有领悟人家的菜谱精髓还是人家的菜谱不够详细没有说到点子上,反正觉得效果不佳,揉手套膜很费时费力,一度持放弃态度。这几天有空闲不知怎么着又开始琢磨揉手套膜起来,昨天尝试以摔打面团为主折腾那块面,没有想到大约二十分钟就出膜了!同时很强烈的体会到了面进入扩展阶段那种奇妙的绵软的手感!原来揉出手套膜的秘诀不是“揉”面,揉不出手套膜的亲们估计都跟我之前一样被揉面的“揉”字给误导了!昨天发图,大家跟我要揉手套膜秘笈,所以今天赶紧揉第二次,好拍照,出菜谱。虽然这是我第二次用单一的摔打法操作手套膜,但是实践证明今天的我比昨天第一次更快出膜,前后只花十五分钟而已!一瞬间突然觉得用对方法,原来手套膜可以这般容易的属于自己!最后啰嗦一句:注意用心体会面团变绵软那种奇妙的手感!(2015年1月30日)附:给我们家七岁多的宝贝儿看了我这个菜谱有一百人做过,评分9.0,宝贝儿羡慕地说,要是我也有这样好评的菜谱该多好!她也闹着要出一个她自己的手套膜菜谱。很多成人尚且揉不出手套膜,一个七岁多的小朋友跟我说要出手套膜,真是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挑战啊!我在想,倘若有个方法可以让七岁多的小朋友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出手套膜,那我们的那些成年厨友们不就可以分分钟都学得会了吗!这几天被这个思绪困扰着,昨天突然一个念头跳入我的脑海,晚上回家立马自己先尝试,哇!随随便便七分钟出膜!太让人兴奋了!今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开始教我们家宝贝儿,她十分钟就出手套膜了!方法实在太简单,太容易操作!可以说是零失败啊!所有的手套膜新方法步骤七岁儿童终极版秘笈都将附在这个原菜谱的后面,作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历程记录!(2015年4月9日)续:这个菜谱到今天已经有300个厨友尝试并发了作品,评分也升到9.3分。这段时间都跟不成功的亲们进行交流,发现了一个不成功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步和面。有亲说连我们家七岁的小朋友都比不上,她就是不出手套膜!小朋友可以成功,跟所有不成功的亲们唯一的区别就是面团,因为小朋友的面团是妈妈是我帮她准备的!为什么我后来修改这个菜谱的时候,特别给第一个步骤增加了判断湿度标准的两张照片,就是因为这起始的第一步十分重要。从第一步开始就抱着跟菜谱图片标准有差距,都不愿添加水量增加面团湿度的态度,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出膜极度困难。我方子的水量仅供参考,各家面粉吸水性不一样,大家就以湿度判断图片为标准就行。亲们,第一步是基础,就像盖高楼,基础没有达标,后面的大楼怎么会起得好!顺便说一下最近研究面包的心得:专门去看了面包改良剂的资料,希望可以用一些食材代替化学的改良剂使面包口感可以更上一层楼。橄榄制品是很好的乳化剂,摔面时涂抹橄榄油可以增加面包组织的软度,使面包放个一两天依旧比较松软,减少组织变硬的老化现象。蜂蜜也是面包的天然改良剂,加入进去也会提升面包蓬松的口感和延缓面包老化。亲们都可以尝试一下!请决定尝试面包的亲们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阅读菜谱两三遍,如果面团手感特别绵软了,但是没有撑出明显的手套膜其实不要紧!摔打面团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然后跟着下面步骤走,新手开始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的手套膜,因为发酵才是真正决定面包松软度的最终因素,没有发酵,再完美的手套膜也是白搭!(2015年5月11日)
A面粉 (我用中筋粉蛋白质含量9克) | 290克 |
A牛奶 (高筋粉用200ml左右) | 160ml(我的用量)~200ml |
A鸡蛋 | 1个约50克(留点儿刷面包) |
A糖 | 30克(约2.5瓦勺) |
A酵母(热天建议使用2~3克) | 3~5克 |
A盐(混合材料时盐不要和酵母放置在一处) | 3克 |
B黄油 | 20克 |
B橄榄油(其他油也行) | 10克 |
如果你的面粉蛋白质含量比我们家的高,每高1克请多添加8~10ml牛奶 | |
后盐法请看第15步骤加盐。 |
前言:1、有人问我她的面包合格么?请亲们自行检验:面包放凉后密封,室温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无需加热,吃起来口感依旧松软美味,你的面包就合格了!2、从可以出手套膜到做出符合上面检验标准的面包需要一个长期经验积累的过程,才可以让你次次都做出水平稳定、合格满意的面包。偶尔一次做出好面包不算什么,无论什么季节什么环境温度,你做出的面包都合格,你才正真算一个会做面包的人啦!3、有人对这个菜谱有意见的,我给这些亲们统一回复一下:菜谱只是我个人的故事记录,心生反感的请自行不看。嫌弃长和啰嗦的,其实下厨房里多的是给面包高手看的言简意赅的面包菜谱。想起自己初学面包的时候,网络上到处收集面包的相关资料,只怕人家写得不全面不详细不够多,资料都打印了十好几页,一点点研究,只怕里面没有解决自己遇到问题的方法。真心想做出好吃的面包的亲们,我相信你绝对有足够的耐心去看完,去研究去整理消化,因为要达到能够次次都做出成功面包的高水准,你需要接受绝对不止一次的失败,需要不止一次地回头研究这个菜谱。4、想做好某种类型的面包,请提前主动去研究10个以上那样类型的菜谱,多看人家的问题和解答留言,就会有不少心得。要想做出好面包,无外乎积累各种经验,前人经验的硕果都在菜谱里,不来不去,期待你前去采撷
1、做面包的亲们请记住两句话:没有湿度就没有手套膜,没有慢发酵就没有松软拉丝的面包!!!亲们不要以为手套膜成功了,面包就理所当然会松软拉丝。也有亲手套膜比较厚,以为面包失败了可是做出来的面包却松软有微微拉丝!这是为什么呢?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手套膜和发酵到底那个对面包成品品质影响更大?举个例子来说,辛辛苦苦出了手套膜,但是发酵不到位,面包没有蓬松起来,导致体积小,口感硬、渣、不香,这样的产品属于废品,难以下咽;摔打没有到出手套膜的程度,但是后面的发酵环节都掌握不错,面包体积蓬松得很好也有一些拉丝效果,这样的产品虽然不是最成功的,但是至少口感还行,只是组织还不够那么细腻而已。手套膜的作用只是构建均匀的面筋网架帮助面包组织松软得更均匀更细腻。对于面包来说,没有到位的发酵便一切徒劳!一般的面团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6℃-28℃,但最高不要超过38℃,如温度过高,那么发酵则过速,面团未充分成熟,保气能力不佳,影响最后面包成品的品质。
2、涂不是橄榄油的应该都可以,熟练者不涂油出膜也没有问题。我最近做面包都是把油直接倒一点在摔面的台子边上,摔打面团的时候时不时用手蘸一点儿油抹匀在手上,因为我喜欢用湿度大一点的面,面稍粘手,手上抹几次油方便摔打,连刷子和盛油的小杯都省了!效果和刷油是一样的(^_^)
3、很开心很多亲们用这个菜谱都成功出手套膜了!一部分的亲们是在尝试两三次以后才成功的,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成功才会属于你!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有成功的一天!建议刚开始学习手套膜的亲们多看看这个菜谱里面的留言和其他厨友们发的作品以及她们的经验体会,你会获益匪浅的!还有就是每个步骤尽量做到位,不要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想法,每一步都差一点,到最后就会差很多呢!
4、有亲们问及我平时做面包的时间安排,现在也补充一下(这个是冬天的做法,热天的做法请参看菜谱后面的图片步骤):平时要上班,一般做类似中种的比较多。头天晚上把材料和好丢冰箱,中午回家加黄油出手套膜,冷天需要微发酵一会儿,热天尽量缩短面团在外面的时间以防止容易出现发酵过度,然后丢冰箱,晚上吃完饭,整形二发,就可以烤了。类似中种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