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炒肉是我来京后才知道的叫法,在我家,我们都把它唤作“精肉小炒”。
精肉,就是瘦肉。小城肉摊,通常是两根方柱子架上一根粗杆,用铁钩挂上一溜肉,大到半扇排骨整只腿,小到几两瘦肉,那是补足斤两的边角料。这里卖肉,不分位置,只问肥瘦。师傅站在架子傍,客人说完肥瘦斤两,便一手持刀一手在肉上翻检,随即指着一处说“这好”,待你微微点头,尖刀一划,倾刻分离,稳稳落在他手里。若遇到挑肥拣瘦的,师傅多不耐烦,大手掂掂,刀光闪闪,让人有水浒之感,两胆生寒。终于达成一致,阿弥陀佛,只是虚惊一场。
精肉小炒总和这类情节相伴随,却终于成为晚饭桌上掀开盖碗的肉片诱人香气满屋。它是我心中最家常的菜。材料易得,做法简单,可根据口味增减配菜,利落下饭。夏日配粥,冬日炒完放进陶钵煨在炉上,都是佳品。
它太家常,家家都做,家家都有自己的味道,以致根本无法说清它的来源,又属于哪个菜系。作为湖南人,我也很难说自家的便是湖南味。菜系一说,本就来自民间,却又高于民间。于我们市井小民,只是依照胃口,依照时令,依照家里剩菜状况,做出一碗碗饱腹添香的家常味。无谓正宗,只有是否对味。
父母家的做法要点有四:不腌不抓粉,先下肥肉炸出猪油,用龙牌酱油,起锅前略加水焖半分钟锅底留汁以便拌饭。我大概延续他们的法子,只龙牌酱油不好买,所以常用生抽兑一点老抽对付。虽然如此,虽然好吃,但炒来炒去还是和他们的味道不同。大约这就是离了水土的缘故吧。
猪肉(后尖、前尖为上,重口爱香者也可替换成五花) | 半斤左右 |
大蒜 | 两三瓣 |
龙牌酱油(或生抽调入少许老抽) | 一到两勺 |
配菜(以下任意) | |
辣椒 | 二荆条算标配,微辣、最香。红辣椒也可,偏甜,口感柔和。小米,就算了吧。 |
青蒜 | 这是多少人的爱物啊。 |
木耳 | 泡发,撕成稍小的片。 |
花菇 | 泡发,切片。 |
胡萝卜、青笋 | 切成和肉片差不多大的片。 |
萝卜干、晒豆角 | |
爱炒什么炒什么 |
肥瘦肉分开,切成薄片。五花肉的话,直接切薄片。
热锅,少许油,中小火下肥肉进去炸。五花肉的话,全部倒下去炸油。至微黄。
转大火。下瘦肉翻炒。喜欢嫩的,至变色。喜欢老的,变色后再炸个半分钟。
下盐、酱油。也可在下酱油前放小勺料酒增香。
酱油上色后。下蒜、辣椒及配菜。
辣椒、青蒜至断生就起锅。其他配菜的多炒会,必要时烹入一点水(五十到一百毫升),盖上锅盖焖会,速熟,入味。花菇的话,可直接加泡它的水。 熟没熟,可以直接尝的哈。
起锅、装盘、配个米饭。 让我们开始愉快的一餐吧!
这是一个毫无逼格的家常菜。所以,就爱怎么吃就怎么吃吧。
就餐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