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童年记忆里,奶奶最常做的就是这碗面疙瘩。不知有多少次,晦暗的厨房里,奶奶在拌面糊,小小的人就站在一旁看。直到热气腾腾一大碗端上,我总是不顾烫就舀起一勺汤来喝,哈着气,再咬一口疙瘩,再喝一口汤。一口接一口,最后碗底朝天喝下最后一口面汤,额头都冒细汗了。
高中早起的清晨,总带着一饭盒妈妈煮的面疙瘩去赶公交车,在座位上打开盖子,摇摇晃晃地吃。寒风凛冽的冬天,这热汤热汽能让我从头暖到脚。
现在,我自己煮面疙瘩了。不知道吃什么的早上,一碗面疙瘩是最容易想到的选择。热乎清甜,简单好做,即使赶时间也能吃到一顿暖胃的早餐。
三勺面粉(约80g)舀进盆内。
打一个蛋,兑入适量清水,拌成面糊。
放适量白糖,拌匀。
奶锅水烧开,从高处将面糊一点点倒入锅内,倒一点,停一下,使面糊断开,在开水中迅速煮成一个个疙瘩。刚入锅未凝固时,如果觉得疙瘩太大,可以用筷子夹断。
下入全部面糊,煮滚即成。
方子量为一只小奶锅,一个人可以吃很饱。
用普通中筋面粉就行。
面糊稠煮出来的疙瘩就结实,面糊稀煮出来的疙瘩就绵软,大家依喜好自行调节水量。
你也可以不加蛋,做成清水白糖面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