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吃一种粽(灰水粽),妈妈将晒干的黄豆梗或晒干的一种野树枝烧成灰,制成灰水包粽子,粽子有浓浓的灰水香味。现在社会发达了,有了枧水,将少许枧水拌在泡好的糯米上,包起来即成了灰水粽(枧水粽),剥开洒上白砂糖咬上去爽口有咬感,沙沙的响声很过引。
直到嫁来老公这,吃起了咸肉粽,婆婆手艺很好,每年都自己包,于是我也跟着学了起来,虽然学了几年样子还不标准,起码调味,拌料方面我还不错滴。自己吃嘛!外型差点就差点,做多了相信会进步的,你也试试吧!

准备材料,粽叶、咸水草、糯米、去皮绿豆、花生,粽叶很轻的,一斤糯米大概120克粽叶,包法不同所需的重量也会不同哦!买之前最好问问老板

糯米、去皮绿豆、花生各提前一晚浸泡过夜

粽叶也提前浸泡过夜,咸水草后放浸泡一两小时就可以了。

浸泡好后清洗两遍用蓝子晾干水份(大约半小时即可)

粽叶清洗干净用剪刀剪去头尾

与水草一起晾晾,不用干透,晾掉大至水份即可

腩肉清洗干净,选肉尽量肥点好,太瘦了不好吃

连皮切大块(个人喜欢)

放五香粉,南乳、蒜蓉、盐、鸡粉、生抽

拌匀,喜欢的话可以奄半小时,我是即拌即包的。

米与花生放盐、油拌匀,份量自己把握

去皮绿豆也放盐、油拌匀

咸蛋黄对半切开,喜欢的可以整个,我用的是自制自晒的咸蛋黄,蛋黄吃多不好,所以我只用半个。

所有材料拌匀调味了,可以开始包了

我这个是广式传统包法,五角粽。取两片叶子交叉握着,光滑面向上。

交叉弯成一个深窝

侧面

先舀一小勺米

再舀一小勺绿豆铺在米上面

夹一块肉、半个蛋黄放绿豆上面

再舀一勺绿豆盖住肉及蛋黄

最后舀一勺米铺最上面(即第一层米、第二层绿豆、第三层肉及蛋黄、第四层绿豆,第五层米)

将叶子对折,用手按住

取第三片叶子在侧边,手压一半

另一半向折起包住

头尾向上对折

取第四片叶子在另一侧边

按第三片叶子方法对折后头尾向上对折

反过来,手紧紧握住哦

反过来近照中间尖角+四边四个角=五角

拿咸水草,头部用手压着

先围着一边转几圈

再转去另一边围几圈

草尾部与草头部交叉打上结即可

枧水粽:少许枧水与糯米拌匀

取一片大叶子,叶子小可以两片叠加

将叶子弯成一个漏斗,叶头与叶尾交叉结合

舀入米

露出来的叶头叶尾向下盖住,手压着

压扁成三角形

拿绳子绑好,我也是随意绑的,只要不松开即可

三角枧水粽

粽子大合照

放入锅内注满水,煮三个小时(视粽子大小时间会不同)

出锅取出晾水

稍为像样的一条

料好足呀

软绵绵的绿豆

肥肉最好吃

枧水粽:洒上白砂糖

咬一口,儿子最喜欢吃了
调味咸度控制好,五香粉、南乳奄肉,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