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
在广州下馆子
餐牌最后一页的面食当中
最流行的是两样东西:
蒸/炸小馒头
和
咸/甜薄撑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有着越来越多选择的同时
薄撑,尤其是甜薄撑
渐渐淡出了各大餐厅的餐牌
虽然同样也是糯米制品
相比麻薯、团子而言
薄撑多了一份煎炸食品的油香
==================================
薄撑的由来
传闻薄撑的由来是女娲补天的杰作,而到了清末民初,薄撑又有了另一种不同的功能和含义。据了解,珠三角一带的孩子多是进“卜卜斋”(即私塾)念书。繁多的入学仪式中,其中一仪式是父亲带着孩子到先生安排的位置,把一块用糯米粉制成的薄饼放在椅子上,命儿子坐下。薄饼粘在孩子的屁股上,有勤奋读书的寓意,意为“坐定定、唔走得、专心读书”。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
#薄撑皮 | |
#(6寸,8张) | |
糯米粉 | 180克 |
粘米粉 | 20克 |
生油 | 20克 |
白糖 | 40克 |
食盐 | 一小撮 |
热水 | 100毫升 |
凉水 | 130毫升 |
#传统馅料 | |
花生 | 50克 |
芝麻 | 30克 |
椰丝 | 20克 |
白糖 | 30克 |
食盐 | 一小撮 |
#新派馅料 | |
吕宋芒 | 2个 |
红豆 | 50克 |
冰糖 | 30克 |
食盐 | 一小撮 |
我们先准备馅料
将花生仁,用白锅(就是不放油的锅)中火炒香
其标志就是花生仁上出现焦黄色的印记
然后把花生皮搓掉(如果是用去皮花生仁的话,此步可略去)
放入个袋子里面
用刀/锤子敲成花生粒
同样是白锅,将芝麻也炒香
可以和花生碎和椰丝搅拌均匀
待温度下降后,再混入白糖和食盐
接下来,我们准备饼皮
将糯米粉和粘米粉倒在一个大碗里面混合均匀
糖和食盐用热水化开
倒入混合粉的碗内
接着加入凉水,一边加一边用手动打蛋器搅拌 注:由于糯米粉的吸水性各异,可以比配方中加多10-20毫升的凉水
搅拌好的粉浆,过一次筛去除粉头
倒入生油(或者是融化的猪油),搅拌均匀
在6寸的不粘锅内加入少许的油,中火加热
倒入一勺粉浆(应该是整体粉浆的1/8) 通过摇摆不粘锅,迅速让面浆铺平整个锅
饼皮一旦成型,就立即翻面
左图就是没有及时翻面,到时没煎的一面糯米粉干掉,最后补救失败
翻面之后,可以通过按压饼皮使得饼皮厚薄不一的地方变得均匀
然后将底面煎至略见金黄色就可以出锅
由于糯米皮冷了之后会变硬,而且薄的地方会非常脆,因此煎好的饼皮要立即包! (不能煎好所有饼皮才开始包!)
撒上之前准备好的馅料
一卷,然后斜刀切成4-5块即可
至于红豆,就是浸泡过夜之后,加冰糖和盐,用电饭煲煮熟即可
卷的手法大同小异
最后欣赏一下成品
欢迎关注WX公众号 “多村黄教煮”
1. 以上的比例都是制作8张6寸大小饼皮需要的份量。如果大家的不粘锅尺寸不一样、制作份量不一样,请自行调整比例
2. 虽说是甜品,但是一定要记得“欲要甜,先放盐”,这是中西方在制作甜品时到达的共识